-
友情链接:
前几天,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说:现在从大学出来的学生,很多还不如普通民工,“含金量”是非常低的!
王兴兴对高校教育的批评引发全网关注。
一、教材与教学内容严重滞后
教材落后行业5-20年,国内高校教材普遍停留在十多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内容,而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、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已发生巨大变革。
王兴兴指出:
"现在很多大学老师,你别看他穿的光鲜亮丽,其实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,只会拿工资混饭吃,根本不会更新教材和课程。"
例如,机器人领域需机械、电子和算法综合应用,但学生接触的仍是陈旧理论。
教学工具脱离实际,有学生反映学习使用的软件版本(如CAD07、Word旧版)远低于企业当前标准(如CAD24),教师因设备限制强制学生适配过时技术。
展开剩余63%二、校企合作形式化问题突出
实践机会稀缺,尽管高校推动校企合作,但多数项目停留于理论层面。
机器人等需要跨学科协作的领域,课外实践机会极少,创业大赛沦为“PPT作秀”,证书缺乏实际价值。
考核机制僵化,教育体系偏重理论考试,学生疲于刷题,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。
企业所需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难以通过标准化考试衡量。
三、教育模式压抑人才多样性
唯分数论埋没特长,王兴兴以自身经历为例,曾因英语偏科险些无缘大学,但凭借机械电子领域的天赋取得突破。
现行教育要求“门门优秀”,可能导致天赋型人才被扼杀。
教师责任缺失,部分教师被指缺乏行业经验更新教学内容,仅依赖陈旧PPT授课,导致课堂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。
补充观点与争议
俞敏洪支持改革呼吁,认为未来教育需从“面面俱到”转向兴趣与特长培养,避免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同质化。
网友评论呈现两极分化,支持者认同教育滞后问题,反对者则认为不能以个案否定整体(如浙大培养出DeepSeek创始人等案例)。
王兴兴的批评实质指向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断层问题,其观点在机器人、AI等前沿领域尤为突出。
改革方向或需结合教材动态更新、校企深度联动、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综合措施。
发布于:浙江省